• 家门口


  • 行业知识

    110kV避雷器发热故障分析-重庆家门口

    2022-09-14 08:54:33 家门口

    110kV避雷器发热故障分析-重庆家门口

    一、事故简况

    6月14日变电检修中心对110kV x变变电站避雷器进行红外测温,经测温发现该110kVx间隔避雷器最大相间温差2.1度,C相泄漏电流值为0.75mA,其余相泄漏电流均为0.4mA,综合之前的跟踪测试数据判断C相避雷器存在受潮或内部元件损坏,并于6月18日进行了停电更换。


    三、现场检查情况

    (一)带电测试跟踪情况

    5月17日 ,检修专业再对避雷器发热及泄漏电流进行排查时发现 ,该间隔避雷器三相相间及C相本体上下温度场分布不一致 ,最大相间温差达1.5度 ,且三相泄漏电流也存在差别,依次为:A相0.4mA、B相0.4mA 、C相0.6mA,故将其列为重点跟踪对象,缩短检测周期,开展夜间精确红外测温。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1 110kV避雷器红外图谱及泄漏电流指示


    6月4日晚,运行值班员对该间隔避雷器进行跟踪测试 ,对图谱进行分析后显示,三相温差增大到2.1度 ,泄漏电流无变化 。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2 110kV避雷器红外图谱(6月4日)


    6月14日夜间,检修专业对该间隔避雷器进行精确红外测温跟踪测试,发现三相温差几乎无变化,但C相泄漏电流有所增加达到0.75mA,图示如下 :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3 110kV避雷器红外图谱及泄漏电流指示(6月14日)


    (二)试验情况


    根据多个时间节点跟踪复测情况,推断110kVC相避雷器内部可能存在元件损坏或劣化受潮情况 。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数据显示C相避雷器绝缘电阻明显下降,泄漏电流明显增大 ,Q/GDW1168-2013输变电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规定:(1)0.75U1mA泄漏电流初值差应≦30%或≦50uA(注意值);(2)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500MΩ。根据以上规定,C相避雷器不合格。


    (三)解体检查情况

    为进一步确定缺陷原因 ,对该避雷器进行解体检查 。


    1.外观检查

    首先进行避雷器外观检查,经检查避雷器外观完整无损 ,外绝缘表面清洁 ,金属法兰结合面平整,无外伤或铸造砂眼,随后进行避雷器上部防雨板及内部盖板拆除 ,经检查未发现进水迹象,如图4所示。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4 避雷器外观检查及解体过程检查


    2.电阻片检查


    抽出避雷器电阻片支架,经观察支架内电阻片共计30片,由支撑金属管分隔六层,每层5片,其中第二层第一片2-1电阻片边缘破损脱落,最后一层6-1 、6-2、6-5电阻片均有多处明显炸裂破损 ,如图5所示。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5 避雷器电阻片检查


    3.器身绝缘筒检查

    检查避雷器下部绝缘筒,发现最底层破损电阻片对应位置内筒壁上有电阻片迸出痕迹,并有大量绿色粉末附着;内部发现一颗小螺丝,螺丝外观整洁无装配痕迹,避雷器器身也没有该型号螺丝,如图6所示。检查避雷器上部绝缘筒 ,发现顶部内壁上有发热痕迹,且表面有明显粉状物附着,如图7所示。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6 避雷器下筒壁内部检查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7 避雷器上筒壁内部检查


    四、原因分析

    试验数据不合格原因分析

    避雷器内部由电阻片和增高垫块组成,所有相电压由电阻片承担,并由上到下逐渐分压直至尾端接地 ,该避雷器电阻片共30片,底部3片电阻片破裂并有向外崩裂痕迹,上部1个电阻片边缘有破损 。

    图片关键词

    图8 避雷器泄漏电流通道示意图


    避雷器下部电阻片向外崩裂后碰撞内筒壁并形成大量绿色粉末,由于筒壁内为密封结构,在高电压下大量粉末附着在内侧筒壁,顶部看也能明显看到内壁附着物。内壁的附着物导致绝缘电阻试验时泄漏电流的旁路分流,导致泄漏电流增大,绝缘电阻降低 ,如图8所示。

    五、暴露问题


    抽检、监造工作不到位导致避雷器生产制造阶段失去监督,按照《避雷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实施细则》-4设备制造-7电阻片中规定“3在对电阻片抽检时  ,应见证以下试验 :(1)4μs/10μs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:耐受两次冲击,间隔时间为50~60s ,不应有击穿 、闪络 、破碎或明显损坏的痕迹 ;(2)2ms方波冲击耐受试验:耐受3次×6组2ms方波冲击电流 ,试验前后试品额定电流残压变化率不超过5%,不应有击穿、闪络、破碎或明显损坏的痕迹;(3)1000h加速老化试验:若因条件所限 ,可提供半年内进行的1000h加速老化试验报告,并根据供应商工艺文件要求进行加速老化试验验证。”对于以上3项试验见证工作设备制造阶段未开展 ,导致不合格的电阻片装配入网,进而造成设备质量问题。















  • XML地图